Rh血型不合的癥狀是什么?Rh血型不合怎么治療?

Rh血型不合的癥狀是什么?Rh血型不合怎么治療?

Rh血型不合

  Rh血型抗原是受第1對染色體上3對緊密連鎖的等位基因決定的。共有6種抗原,即C與c;D與d;E與e。其中D抗原最早被發現且抗原性最強,故凡具D抗原時稱為Rh陽性。迄今尚未定出抗d,故難以證實d抗原的存在,現僅以d表示D的缺乏。DD和dD均是Rh陽性,dd則表示Rh陰性。Rh陰性的頻率在種族中有差別:在白種人群中約占15%,美國黑人中占5%。中國漢族人群中則低于0.5%,而中國有些少數民族如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等,Rh陰性占人群比例5%以上。Rh血型系統有6種抗原,即C、c、D、d、E、e,其中d抗原目前尚無抗血清,故能測出的只有5種。6種抗原中以D抗原最強,致病率也最高,占Rh因子中的80%以上,故臨床上常以抗D血清來定Rh血型。

目錄

1.Rh血型不合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Rh血型不合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Rh血型不合有哪些典型癥狀
4.Rh血型不合應該如何預防
5.Rh血型不合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Rh血型不合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Rh血型不合的常規方法

1.Rh血型不合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Rh血型抗原是受第1對染色體上3對緊密連鎖的等位基因決定的。D抗原最早被發現且抗原性最強,故凡具D抗原時稱為Rh陽性。那么,Rh血型不合的發病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專家給大家介紹Rh血型不合的原因:

  1、Rh血型不合同時伴有ABO血型不合

  由于進入母體的胎兒紅細胞受到ABO抗體的作用后,很快被中和而來不及產生Rh抗體,故不易發生Rh溶血病,即使發病病情也較輕。Douohoe等(1964)發現,母兒AO不合(母O、子A)的中和力比母兒BO(母O、子B)強,前者能保護90%的婦女不致敏,后者只能保護55%的婦女不致敏。

  2、紅細胞的抗原量

  這決定于進入母體的胎兒紅細胞量及Rh陽性紅細胞抗原簇量。Rh陽性雜合子紅細胞比Rh陽性純合子紅細胞的抗原簇少一半,但這點對Rh溶血病的發病并不重要,因為患Rh溶血病的新生兒都是Rh陽性雜合子(因其母是Rh陰性純合子)。同為Rh陽性雜合子,但抗原簇量不同,例如CDe/cde紅細胞與CDE/cde紅細胞,前者比后者的抗原簇多1/3,故CDe/cde新生兒易于發病,其病情也比CDE/cde者為重。由于存在著各種影響Rh溶血病發病的因素,故Rh陰性婦女,雖然孕育著Rh陽性胎兒,其發生溶血者亦僅占1/10左右。

2.Rh血型不合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核黃疸是本病的主要并發癥,早在1904年,Schmorl對1例因重癥黃疸而死亡的新生兒進行尸解就發現其腦基底核被黃染,并首次命名為核黃疸。此種黃染物質經分析確定為未結合膽紅素。它能導致神經細胞的中毒性病變,故又稱膽紅素腦病。

  膽紅素腦病最明顯處是腦基底核,呈鮮亮黃色或深黃色;其他部位如海馬溝、視丘、視丘下核、蒼白球、殼核、頂核、尾狀核、腦室核、小腦小葉和脊髓前角等均呈淡黃色;小腦、延腦、大腦半球的白質和灰質也可受影響,但更輕淡些。

  基底核神經細胞在新生兒期在生理及生化代謝方面最活躍。耗氧量及能量均需要最大。故基底核最易受損。膽紅素進入腦細胞后可能使腦細胞的線粒體氧化的偶聯作用脫節,因此腦細胞的能量產生受到抑制,使腦細胞損害。

  一、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與血-腦屏障的成熟度完整的血-腦屏障具有柵欄作用,可限制某些物質(如膽紅素等)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所以對腦組織有保護作用。但當缺氧、感染、低血糖及酸中毒等的影響,其通透性有所改變,屏障作用就受到破壞,即所謂血-腦屏障開放。此時不僅游離膽紅素可進入腦組織,而且與白蛋白聯結的未結合膽紅素也可進入。某些藥物可影響血-腦屏障,尤當新生兒期血-腦屏障不夠成熟,胎齡不足的早產兒更是如此。生后頭幾天新生兒血-腦屏障的通透性較大,膽紅素易于透過,因此可認為新生兒血-腦屏障未成熟而易于發生核黃疸。

  二、游離膽紅素梯度

  未結合膽紅素(UCB)系脂溶性,它與富有腦磷脂的神經細胞有親和力。當UCB與白蛋白聯結成為復合物后,因分子量大,一般情況下不能通過血-腦屏障。但不與白蛋白聯結的UCB可通過,進入中樞神經細胞引起膽紅素腦病。凡能使血清游離膽紅素濃度增高的因素,如:1、UCB濃度過高;2、白蛋白含量過低;3、存在競爭奪取白蛋白上聯結點的物質均可導致膽紅素腦病。血與腦游離膽紅素梯度愈高,則其進入腦的量愈多,膽紅素腦病的發生率也愈高。

  三、膽紅素濃度

  足月新生兒當無其他并發癥時,其總膽紅素濃度在307.8~342.0μmol/L(18~20mg/dl)以下時很少會發生膽紅素腦病。當總膽紅素>342.0μmol/L(20mg/dl)時就有可能導致部分新生兒發生膽紅素腦病。未成熟兒的總膽紅素濃度為256.5μmol/L(15mg/dl)或更低時就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

  四、膽紅素腦病與其他因素

  某些高危因素可能直接或間接地促成膽紅素腦病。如早產兒腦底神經核需氧多,代謝率高,當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后就易受影響。早產兒血清白蛋白含量偏低,致使膽紅素與白蛋白的聯結點減少;又如窒息缺氧、感染性腦膜炎、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癥等可減少膽紅素與白蛋白的聯結量;藥物、饑餓及低血糖等可奪取聯結點而降低血-腦屏障的保護作用。在處理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時,應及時考慮這些因素對血-腦屏障功能的影響。

3.Rh血型不合有哪些典型癥狀

  不同Rh抗原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的臨床表現及嚴重程度大致相仿。最嚴重的是死胎和水腫胎兒。主要癥狀是黃疸,幾乎發生在每個患兒。貧血可發生在出生后1~2天內,但大部分在出生后5天才逐漸蒼白。其他癥狀有精神萎靡,表現為嗜睡、少吃、少哭。有的因貧血而發生心力衰竭,表現為氣促、呻吟及發紺。黃疸嚴重的嬰兒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核黃疸),而出現抽搐、凝視或震顫,最后死亡。本病的臨床癥狀是由溶血引起,癥狀的輕重程度和母親抗體的量,胎兒紅細胞被致敏程度和胎兒代償能力等因素有關。

4.Rh血型不合應該如何預防

  除D抗原可致新生兒溶血病外,其他Rh抗原也可使母親致敏,同樣可引起新生兒溶血病,只是其抗原強度較弱,發病較少而已。Rh抗原性的強弱次序是D>E>C>c>e>d。中國人Rh血型以CCDee為多,因此由抗E、抗c所致的新生兒溶血病就相對較多。然而,由于D抗原的抗原性強,容易產生抗D抗體,故絕大多數仍以抗D抗體引起者占首位,但與其他民族比較,E、c的作用在中國漢族婦女則比較重要。一般所謂Rh陽性血型,是指具有D抗原者,因此由抗E或抗c所致的新生兒溶血病,其母親可能為Rh陽性,故而Rh溶血病不一定都發生于Rh陰性的母親。

5.Rh血型不合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溶血病的發病,需要母體先后兩次接觸抗原,才能產生足夠量的抗體使胎兒受累發病。那么,Rh血型不合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呢?下面專家給大家介紹Rh血型不合需要做的化驗檢查:

  1、血抗體測定

  Rh陰性的孕婦應檢查其丈夫的Rh血型,若不合,測產婦抗體。第1次測定一般在妊娠第16周進行,這可作為抗體的基礎水平;然后于28~30周再次測定;以后隔2~4周重復1次。抗體效價上升者提示小兒很可能受累,當抗體滴度達1∶16時宜作羊水檢查,血漿內抗體多是IgG抗體。有人測定證實,有IgG1及IgG3抗體的比只有IgG1重,胎兒水腫出現在20周,而只有IgG1的出現在27周,只有IgG1抗體的4/5得病,而同時有IgG1及IgG3的都發病,IgG2及IgG4不能免疫,還有測血中紅細胞吞噬作用證明50%陽性則為重癥,20%陽性則為輕癥。

  2、聚合酶反應(PCR)

  檢測胎兒RhD型,1991~1996年文獻中PCR檢測結果被胎兒或新生兒血清學所證實者共500例,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8.7%和100%,陽性,陰性預測值分別為100%和96.9%;與臍帶穿刺和血清學比較,羊膜穿刺PCR技術鑒定胎兒RhD可降低4倍圍生病死率。2001年經驗又證實PCR不僅能探測RhD有無,而且對通過父母周邊血。

  3、羊水檢查

  正常的羊水透明無色,重癥溶血病羊水呈黃色,胎兒溶血程度愈重羊水膽紅素就愈高,羊水也愈黃,故羊水檢查結果對進一步處理方法的決定有參考價值。450nm處的光密度與羊水中膽紅素含量有關,該處光密度增加可出現膽紅素膨出部(bilirubinbulge),此膨出部的高度與胎兒疾病的嚴重程度有一定關系,但羊水在450~460nm處光密度膨出部的光密度讀數在妊娠不同階段并不是一致的,故同一450nm處光密度膨出部的讀數在妊娠不同階段有不同意義。凡膨出部值在Ⅰ區者提示胎兒未發病或病情為輕度,在Ⅱ區病情屬中等度,在Ⅲ區則表明病情嚴重;用分光度計測450nm,儀器設備要求較高,亦用測定膽紅素法,羊水膽紅素17.1μmol/L者L/S≥2.0即應終止妊娠。

  4、B超檢查

  重度胎兒水腫并發腹水時B超可檢出胎兒腹部有液性暗區,其中間可見飄動腸曲,肝等臟器;胎兒水腫時則胎兒周身皮膚包括頭皮厚度增加,呈雙線回聲。

6.Rh血型不合病人的飲食宜忌

  Rh血型不合患者可以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主要為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柑橘、檸檬、石榴、山楂和鮮棗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一般膳食中仍以蔬菜為主要來源,如柿子椒、菠菜、韭菜、番茄、油菜、菜花等都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此外,野生的莧菜、沙棘、獼猴桃和酸棗含維生素C尤其豐富。服用維生素C時忌食動物肝臟,否則維生素C會迅速氧化失去生物功能。維生素E廣泛分布于動植物組織中,例如谷類、綠葉菜、牲畜肉、禽蛋、魚類和奶類。另外,萵巨葉及柑橘皮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E含量最豐富的食物是麥胚油、棉子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等植物油。維生素E是脂溶性維生素,可以在體內蓄積。若每日攝入300毫克以上時,會引起胃腸道不適、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

7.西醫治療Rh血型不合的常規方法

  溶血病的發病需母體先后兩次接觸抗原才產生足夠量的抗體使胎兒受累發病。因此,預防Rh陰性婦女發生致敏,必須在第1次分娩Rh陽性新生兒后立即進行。故在第1次接觸Rh陽性時即應注射抗D球蛋白。于第1次分娩Rh陽性新生兒后72小時內肌內注射抗Rh(D)IgG。對未致敏的Rh陰性婦女,在孕28周時可加注Rhogam,分娩Rh陽性新生兒后72小時再次加注。對有ABO溶血病史的孕婦,用活血化淤中藥可取得一些預防效果。

  通過給Rh陰性孕婦注射Rh(D)IgG來預防Rh(抗D)溶血病已取得滿意的效果。溶血病發病率可降至80%,而胎兒宮內輸血兒的成活率可達49%。